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长为兖州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诏授散骑常侍。八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并省,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太清元年,会大举北线。侃劝元帅贞阳侯乘水攻彭城,不纳;既而魏援大至,侃频劝乘其远来可击,旦日又劝出战,并不从。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及众军败,侃结阵而还。   
二年,侯景反,攻陷历阳,及逼京师,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已至近路”,众乃少安。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朱异、张绾议欲出击之,高祖以问侃,侃曰:“不可。贼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不从,遂使千余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选择自《梁书•羊侃传》,有删改
【注】①省:中央官署名,此指尚书省。②高祖:即粱武帝;在位的年号有大通、太清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生安可久异域埋没 B.侃斩其使者以示众
C.侃乃率所领出堰上驻扎 D.岂复此一子考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夜溃围出/侃结阵
B.侃大通三年至京师/果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C.我床非阉人坐/侃长子鷟为景
D.一日一夜出魏境/既既攻不捷,筑长围

下列选项中,分别能够表现羊侃“谋”和“勇”的一组是     (   )

A.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
B.侃频劝乘其远来可击/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C.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
D.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 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羊侃先是拒绝魏帝高官厚禄的拉拢,后又无惧魏军重重围堵,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重围,一同归梁朝,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B.羊侃回到梁朝之后,得到了梁高租的赏识,并且受到器重,在任尚书时,他能够坚守节操。不和当时朝中的权贵、宦官结交。
C.太清元年,梁朝发兵攻打北魏,羊侃数次献策,但都不被接纳,最终梁军大败,而羊侃的部队由于指挥有方,得以安全撤退。
D.京师被围,朝中有人主张出城迎战,羊侃坚决反对,梁高祖依然派羊侃率领军队出城迎战,结果梁军不战而退,死者大半。

断句和翻译。
(1)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今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②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并完成小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余,郡中不拾遗居:过了
B.临江王征中尉府对簿诣:往,到
C.野彘入厕卒:最终
D.临江王非忠臣邪独:难道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令骑驰射莫能中,惮如此生孩六月,慈父
B.旁十余郡守畏都大府安见方六七十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C.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视我决起而飞,枪榆枋
D.而便道官,得以便宜从事胡为乎遑遑欲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郅都被汉景帝任命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临江王恐惧,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
C.郅都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难免得罪权贵,后因其对头魏其侯故意陷害,致使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D.景帝欲救遇险的贾姬却遭到郅都的阻止,可见郅都是一个能考虑宗庙社稷而直言进谏的难得的忠臣。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②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④先正:先贤。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取一钱苟:或许
B.某公素余善:交好
C.往往其所未及启:陈述
D.益以品节自厉:磨砺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
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
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铣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首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以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威武、示礼义,则无以变风。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远近欢服。
武德八年,突厥寇太原,时诸将多败,独靖以完军归。太宗践阼,突厥部种离畔,帝方图进取,靖率劲骑三千由马邑趋恶阳岭。颉利可汗大惊,曰:“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于是帐部数恐。靖纵谍者离其腹心,夜袭定襄,破之,可汗脱身遁碛口。帝曰:“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帝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欲成公美,为一代法,不可不听。”
顷之,吐谷浑寇边。帝谓侍臣曰:“靖能复起为帅乎?”靖往见房玄龄,曰:“吾虽老,尚堪一行。”帝喜,以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军次伏俟城,吐谷浑尽火其莽,退保大非川。诸将议,春草未芽,马弱不可战。靖决策深入,遂逾积石山。大战数十,多所杀获,残其国,国人多降,吐谷浑伏允愁蹙自经死。靖更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
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部种离畔:通“叛”,反叛
B.足吾渭水之耻矣澡:雪洗
C.犹于进力:尽力
D.军伏俟城次:行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靖是“王佐才”的一组是()
①要当以功名取富贵②分道招慰
③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④独靖以完军归
⑤蹀血虏庭,遂取定襄⑥以沈厚称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通晓书史,治军有方。平定萧铣后,大军入城,秋毫无犯。岭南平定,他率兵南巡,宣扬天子的恩德,远近百姓欢悦诚服。
B.李靖长于谋略,骁勇善战。独率三千劲骑奇袭突厥,使颉利可汗以为举国来犯。李靖施反间计,破定襄,颉利可汗逃入碛口。
C.李靖敏行讷言,颇知进退。皇帝派他巡察风俗,他因脚生病恳求退休。皇帝赞誉他识大体,为了成就一代美谈,没有答应他。
D.李靖心系国家,壮心不已。吐谷浑侵扰边境,他老年复出,率军西征,力排众议,深入敌国。经过数十场大战,击溃了吐谷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
(2)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人莫能察也。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及监司使,咸诵重之。
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乃能严介若此也。
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使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监司饮之酒,出其子质之,不辨也。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捽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械送金陵杀之。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也。
东陵生闻而叹曰:“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不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犹愈他守也。”或曰:“彼非贤也,将间而括其藏与其郡人之资以逸。”曰:“有之,今之守,亦孰有不括其郡之藏若赀而逸者哉?”愚山子曰:“异哉!东陵生言也,推其意,足以砥守。”(徐芳《诺皋广记》)
注释:①雷:雷州,在广东境内;②金陵:古地名,今南京市。
③胥:都 ;④赀:同“资”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至戚必坐:治罪
B.出其子之质:询问
C.起为变拟:打算
D.将而括其藏间:不断地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划线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入境,无敢者/以卒环太守
③以部曹出/则无宁以盗
②以环太守舍/贼数十人起格斗
④虽至戚必/就捽之

A.①②③④组两词意思都不同
B.①②④组两词意思不同,③组两词意思相同
C.①②组两词意思不同,③④组两词意思相同
D.①②组两词意思相同,③④组两词意思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东陵生肯定了盗守
②愚山子也直接肯定了盗守
③东陵生斥责当时的郡守都类似强盗
④金陵某人子揭穿了盗守的伪态
⑤雷州的太守与盗守没有什么差别
⑥强盗是真正做太守的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翻译
①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人莫能察也。
②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不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得非其上者 B.直好世俗乐耳
为民上不与民同乐者今之乐由古乐也
C.臣请王言乐 D.暴见

文王以民力台为沼王立沼上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A.好世俗之乐耳 直 B.疾首蹙頞而相告 举
C.暴未有以对也有以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矣 王

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B.何以能鼓乐也?
C.王语暴以好乐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变乎色”是因为齐王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这是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难堪了。
B.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的原因之一是孟子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好乐的两种不同态度进行对比,很有说服力。
C.孟子跟齐王的这番对话,最大的妙处就在于孟子没有纠缠于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或极力推荐先王之乐、极力批判世俗之乐,而是机智地将齐宣王引向与民同乐的方向。
D.孟子所谓同乐,不仅是指齐王应和百姓一同欣赏音乐或者一同打猎,更是指齐王应以百姓之乐为乐,而百姓亦以齐王之乐为乐。

翻译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②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