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 |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戒 |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
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文侯)乃以西河守
寡人之于国也 家祭无忘告乃翁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尝学于曾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5分)
译文:
(2)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5分)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成取则焉。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迁侍中。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彝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含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应公事。”最时人服其无私。
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勉以旧恩,继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寻加中书令,勉以疾求解内任,诏不许。患脚转剧,九阙朝觐,固求陈解,诏许疾差还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
(选自《南史•徐勉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能贬夺夺:改变 |
B.尝与门人夜集集:举行宴会 |
C.患脚转剧,久阙朝觐阙:宫殿 |
D.及卒,帝闻而流涕涕:眼泪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勉“清节”的一组是()
①下帷专学,精力无怠②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③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④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⑤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⑥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勉虽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求学期间不仅受到族人“人中之骐骥”的赞扬,而且受到官员“有宰辅之量”的称誉。 |
B.粱武帝非常赏识徐勉,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徐勉则知恩图报,对梁武帝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甚至忧国忘家。 |
C.徐勉因病多次请求卸任,粱武帝先是不允许,后来允许了但要他病愈后再还省任职。这足以看出梁武帝对徐勉的器重与宽容。 |
D.面对门客和老友的进言,徐勉对遗产有着自己的看法:“清白”重于“财产”。子孙有才自能获财;无才,财终将为他人所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5分)
译文:。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5分)
译文: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克已复礼》)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 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诲人不倦》)
24.(1)从以上文字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孔子认为此时可以与子夏谈《诗》了?
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余 居 长 安 岁 闻 给 事 中 校 考 则 曰 某 人 为 某 县 得 上 下 考 由 考 得 某 官 问 其 政 则 曰 某 人 能 督 赋 先 期 而 毕 某 人 能 督 役 省 度 交 费 某 人 当 道 能得 往 来 达 官 为 好 言 某 人 能 擒 若 干 盗 县 令 得 上 下 考 者 如 此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何易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②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③,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 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是。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 曰:“传符④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交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⑤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注】①筦,同“管”。榷筦,指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管理。②刬:同“铲”。③常赋:指按规定要交纳的赋税,与临时增收的苛捐杂税相对。④传符:古代官员、使者外出,按品级给券由各地驿站供应食宿、车马。⑤膺命:承受皇帝诏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夺:丧失,耽误。 |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
C.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视:和……一样。 |
D.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道:道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易于挺身为民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D为指白枉直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易于亲为刺史挽舟,是对刺史不理政务、游春扰民的否定与谴责,不卑不亢的回答显示了他的人品、智慧和勇气。纵火焚诏一事则显示了他的刚正与爱民。 |
B.本文还概述了何易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为政简约等情况,使人物形象更趋完整、丰满。 |
C.邑民责问孙樵何易于“考止中上”的原因,听了孙樵的解释,邑民心悦诚服,微笑着离去。 |
D.本文详略交叉,虚实相应,事理相连,情理相生,将一个普通县令的政绩、遭遇放到全国官吏的横断面上来考察,放到漫漫历史长河中来评述,平实朴素而又举重若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小题。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覆:埋伏 |
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羁縻:笼络 |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 |
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纠:纠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手以付洪之 | B.①与洪之相见, ②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C.①所入十倍于常 | D.①乃卧而引药 |
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入而徐趋,至而自谢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
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 |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 |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
翻译和断句。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