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颁行过四部宪法,其中有一部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该宪法是

A.“54宪法” B.“75宪法” C.“78宪法” D.“82宪法”

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反映出台湾当局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195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拥有立法职能,此后,政协会议便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 B.政协已完成民主建国的使命
C.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效果 D.宪法规定的各级人大的召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