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而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
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 B.强调唯心主义观 |
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 | D.强调三纲五常 |
西方学者称中国古代某学说为“Neo-Confucianism”,这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该“学说”是指
A.孔孟儒学 | B.董仲舒的新儒学 |
C.程朱理学 | D.明末清初的儒学 |
有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该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
《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