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拨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大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
开成元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大中初,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就加检校司空。六年,复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九年,诏曰:“河东军节度使卢钧,长才博达,敏识宏深。由岭表而至太原,五换节钺。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宜升揆路,以表群僚。可尚书左仆射。”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宰臣令狐山曾恶之,乃罢仆射,仍加检校司空。物议以钧长者,罪山曾弄权。山曾惧,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
(选自《旧唐书·卢钧传》,有删节)
注:①槥椟:小棺材。   ②揆路:宰相之位。③端揆:指尚书左仆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靡:没有
B.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表:南面
C.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俾:佣人
D.物议以钧长者,罪山曾弄权罪:谴责

以下句子中,直接表明卢钧“性仁恕”或“为政廉洁”的一组是
①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              ②作法兴利以致富
③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     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  
⑤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      ⑥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钧进士及第后又应试“书判拨萃”科,先历任补校书郎、诸侯幕府僚佐、左补阙等,后因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而出名。
B.卢钧担任过几个道的节度使,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政绩尤为突出,他为政廉洁,关心民众,受到了当地汉人和蛮族的拥戴。
C.卢钧满怀希望应诏入朝,结果被授为尚书左仆射,很是灰心,后受宰相令狐山曾排挤,又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D.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深得皇帝的赏识并重用为宰相,加之他为人仁慈,为政廉洁,当时被视为长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
(2)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宜升揆路,以表群僚。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25分。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死,后谏曰:“民家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随事谏微: 委婉
B.帝之,果枉廉: 认为 ……廉洁
C.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死论:判罪
D.帝为光禄官饬: 整顿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民家子弟延师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B.濂家居命如南山石,四体康
C.子安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帝或告振恤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文忠素贤,(则)宪言可信乎?
B.后曰:“赎罪罚役,(乃)国家至恩。
C.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遂)谢曰
D.死生,命也,(虽)祷祀何益!

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B.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C.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D.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婉言劝谏。
B.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让朱元璋认识到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C.马皇后不忍以己之病连累医生,临终前还劝告朱元璋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
D.马皇后相信生死由命,认为医药不能治病,这种迷信、落后思想导致她病重身亡。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
2)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
3)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 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 辟 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 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 ,个别字词从其他版本)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
B.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赡:足够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辟:开辟
D.璘败, 累系浔阳狱系:捆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因击沛公于坐
B所业投贺知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置杯焉则胶
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B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C.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D.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出入不疑,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通“阵”,战阵
B.其锋者,莫不摧拉当:抵挡
C.召诸蛮渠指示之曰指示:指使,给……下指示
D.吾政如此杀也相:偏指一方,“你们”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其宗亲顾待身客死于秦,天下笑
B.大眼往求于我心有戚戚
C.常作我蛮形射之百姓皆王为爱也
D.坐听之若无罪就死地

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B.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C.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D.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2)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
(3)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未履台门之,而已因言事见罢,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也。今执事之举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学力:致力
B.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门槛
C.介之才,不止为主簿度:衡量
D.然后果而不可也易:轻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
(2)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的原因。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余为人僇:通“戮”,刑辱。
B.其也隙:指公务之暇
C.日与其上高山徒:门徒
D.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到则披草

A.则施施行觉起,起
B.人非生知之者择师教之
C.吾尝终日思锲舍之
D.侣鱼虾友麋鹿卒莫消长也

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凌万顷之茫然 B.蚓无爪牙之利
C.客有吹洞箫者 D.句读之不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