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辜鸿铭说:“自咸同以来,经粤匪扰乱,(清廷)内虚外感,纷至迭乘,如一丛病之躯,儿难著手,当时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效……”。材料中的“时髦”指的是( )
A.巩固清朝的统治 | B.倡导中西医结合 |
C.学习西方的技艺 | D.学习西方的政治 |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
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
A.程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