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 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清醒的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
A.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
B.面临着美苏的威胁和控制 |
C.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 |
D.开始了一体化的![]() |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
B.宣告“冷战”的开始 |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野心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 |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
古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