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明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前调•阊门①夜泊
陈所闻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释①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⑴作者在曲的前大半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⑵这首散曲写夜泊,写钟声,写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有相似之处。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的内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
过陈琳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东汉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亡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赚,予以重用。②铜雀:指曹操修建的铜雀台。
①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佳作,全诗采用了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寄托遥深。
B.首联写作者漂泊在外,来到陈琳墓前,无限感慨,表达了他对陈琳的仰慕之情。
C.颈联通过写铜雀台的荒芜寂寥,暗示汉代不重视人才,表现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D.尾联写作者不愿继续临风惆怅,想弃文就武,进一步表现诗人生不逢时之感。

②纪晓岚评颔联中“‘应’字极兀傲(高傲)”。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
②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1)。
【注】(1)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8.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9.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放言(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①。试玉要绕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②。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①钻龟:古人占卜的一种方式,把金属烧热钻烫龟甲,视其裂纹以判断吉凶。祝蓍(shī):焚烧蓍草,观察草灰的形状,从而判断吉凶。②作者原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中“决狐疑”的意思是:让犹豫不决的人变得坚决起来。
B.识别玉的真假要烧它三天,辨别树的材质要经过七年的生长。
C.忠心耿耿的周公开始时被误解有篡权的野心,周公为此恐惧。
D.篡汉自立的王莽在夺取政权过程中,给人以谦恭退让的印象。

E.周公王莽死后,世人无法知道周公和王莽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诗,它以通俗的语言表明一个道理。请具体说明是怎样的道理,这种道理是怎样表现的?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