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 B.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历朝的各项制度 |
| C.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
| D.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 |
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
|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色是秉持儒家道德价值观的文官系统。它是唯一能够与今天的现代政治接轨的。不能接轨的是传统的君主制度,不合理处是任命来自上面,不由人民决定。该观点有褒有贬,贬的主要是针对()
| A.宗法制 | B.科举制 | C.郡县制 | D.皇帝制 |
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被称为齐鲁,河北被称为燕赵,山西被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
| A.宗法制度 | B.西周分封 |
| C.当地地理特征 | D.古代地名 |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 A.西周 | B.秦朝 | C.唐朝 | D.清朝 |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
|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
|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
|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