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一种化学式 。
(2)若E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 。
②E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大小关系 。
(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则:
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浓硫酸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的结论是 。
③已知常温下物质A与物质B生成1mol气体C的△H为-57.07kJ·mol-1,1 mol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D溶液和E气体的△H为-46kJ ·mol-1,写出物质A与物质B及水生成D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 。
(12分)下列是布洛芬(Ibuprofen)的两种绿色合成方案。
已知:RCH=CH2+CO+H2ORCH(CH3)COOH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布洛芬的分子式为:。
(2)反应①、②分别所属的有机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写结构简式)。
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处在对位 ②1mol该有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最多消耗2molNaOH
③能与新制Cu(OH)2反应④该分子中存在4个甲基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案二经反应④一步合成布洛芬,原子利用率为100%,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CuC12溶液的实验。实验时,在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阳极上方的淀粉KI试纸不变色,同时,铁棒逐渐溶解;阴极碳棒上有红、白两种颜色的固体析出。同学们对阴、阳两极的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1)阳极产物探究。
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对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
假设2。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包括:操作→现象→结论):。
(2)阴极产物探究:
查阅资料 |
铜和铜的化合物中Cu、Cu2O为红色,CuCl、CuBr、CuI为白色,它们在水中均不溶,且稳定存在。 |
探究实验 |
取出阴极碳棒,并将其干燥,然后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性能良好)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 现象:碳棒上红色物质依然存在;白色物质变为红色;无水硫酸铜仍为白色;蓝色 ![]() |
结论与解释:
①白色物质为。
②某学生收集碳棒上的白色物质并装入试管中,滴人稀HNO3,写出白色物质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室用密度为1.18,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450
0.1
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4500.1
的盐酸溶液
应量取盐酸体积/![]() |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 |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1)中选用的一定规格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若出现如下情况,则对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若没有进行A操作 B.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C.定容时,俯视液面使之与刻度线相平 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不干燥,留下了少量的水
(4)若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则接下一步正确的处理操作是
。
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
烟气的脱硫(除SO2)技术和脱硝(除NOx)技术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⑴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意义是。
⑵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脱硝原理为:
6NOx+4x NH3(3+2x)N2+6xH2O
①上述反应中每转移3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L。
②已知:2H2(g)+O2(g) =2H2O (g)ΔH=-483.6 kJ·mol-1
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
N2(g)+O2(g)=2NO(g)ΔH=-180.5kJ·mol-1
则反应6NO(g)+4NH3(g)=5N2(g)+6H2O(g)的ΔH=。
⑶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下图1,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1图2
①写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