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1)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
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导。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
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B.上片分为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
C.一个“恨”字,是诗眼,通篇笼罩全诗的感情基调。
D.这首词应属于“豪放词”。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首元曲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后三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是“野人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徒然。
“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