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 “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 ……英语 ,尤其是美式英语 ,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 。”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 ·斯坦纳
材料三: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 人。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材料四: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社会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
(3)根据材料三、四,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4)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忽略语言本身的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和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验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是不断地在应对矛盾和困境中试验,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门作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规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中国近代史》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追求现代化的?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
(4)概括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以上深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4)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挑战。
──《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 (1933年1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似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推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是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是中国之福。当此日寇偏往,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有毅然决然决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1937年2月10日)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世界近现代史上,大国纷纷崛起,各领风骚数十年;而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崛起,势必要吸取其经验教训,为我所用。据此回答下列同题:
(1)简述英国崛起的阶段特征并概括其崛起的经验。
(2)概述美国崛起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崛起的原因。
(3)近现代史上,德日两国曾两度崛起,分别指出其崛起的时间并分析其崛起的共同原因。
(4)今天中华民族的崛起应走什么样的强国之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