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小军在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
R/Ω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I/A |
1.2 |
0.6 |
0.4 |
0.3 |
0.24 |
0.2 |
U/V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P/W |
14.4 |
7.2 |
4.8 |
3.6 |
2.88 |
2.4 |
小明在家中找到了一根金属丝,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它进行了研究: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量其长度为 ;如图2所示,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 ;若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为1cm3,则该金属丝的密度为 .
(2)小明接着测金属丝的电阻,接线时开关应处于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到 (选填“A”或“B”)端.图3中C线和D线应分别接在电压表的 和 (选填“﹣”、“3”或“15”)接线柱上.
(3)接线无误且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4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为 ,则该金属丝的电阻为 Ω.再测一组数据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4)小明又设计了一种方法来测金属丝的电阻,将金属丝和一定值电阻R0接入如图5所示电路,当电流表A1的示数为电流表A2的示数n倍时,金属丝的电阻Rx= R0.
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在实验前,小明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
(4)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小明将木块和铜块做为一个整体竖着放置在长木板上,如丁图,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与乙比较。你认为他的探究方案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全班交流环节中,小明为探究猜想二,又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铜块和木块的重力大小分别为和
;
②如图A和B所示,将铜块和木块都平放在长木板上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分别为和
;
③比较和
的大小关系,获得结论。(提示:此时物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即为重力大小。)
老师肯定了小明的方案,因为:
(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样道理,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即___________下的滑动摩擦力,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
(Ⅱ)我们学过的利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___________。
(6)在全班交流环节中,同班的小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物体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物体为止。就小华观察到的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空2分)
(7)课后,班级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出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动摩擦力,桌面上的滑块A通过轻绳绕过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子。测量时,向塑料杯中加适量水(当需加少量水时可改用胶头滴管),使滑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将一次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杯中,读出量杯中水的体积250ml,则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f=_____N;实验中选择一次性塑料杯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与课本中的装置比较后,请具体指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空2分)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_____________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小明选择了图乙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两个50g的钩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相同的小盘内,发现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接着,他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2g的小铁片,发现小车仍然静止,其原因是。
小丽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小车每次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1)根据图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选填“快”或“慢”),由此可推知:运动物体不受力,物体将__________(选填“慢慢停下”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关于下图中小明和小华的讨论,你认为(_______)
A.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 B.只有小华的观点正确 |
C.小明和小华的观点都正确 | D.小明和小华的观点都错误 |
(3)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保持车距这是由于汽车具有,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
小华用一根长6.5cm的橡皮筋自制测力计,并用钩码和刻度尺测得以下数据:
钩码重量/N |
0 |
1 |
2 |
3 |
4 |
橡皮筋长度/cm |
6.5 |
7.5 |
8.5 |
9.5 |
11.0 |
橡皮筋伸长/cm |
0 |
1 |
2 |
3 |
4.5 |
(1)请在方格纸中作出关于拉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图像;
(2)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_;
(3)该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当所测的力超过测量范围时,小华能发现橡皮筋的_______明显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