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3分)
有人曾说,将要过去的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将要到来的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过去的一个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大家关心的是生产效率、产值、产量,而现在我们更加关心的是质量。
企业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在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所属出版单位.印刷企业和安徽省教材出版中心的基础上组建,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数码传播.
网络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物资供应与经营等业务于一体,兼具房地产开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出口贸易等业务。安徽出版集团的成立,打破了计划经济年代作为事业单位的出版社“旱涝保收”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做强主业,做大产业”战略思路指引下,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出版产业快速发展。
2008年9月,安徽出版集团剥离出版主业,皖新传媒成功重组“科大创新”实现上市,成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一家真正意义主业整体上市集团。据统计,2006年以来,安徽出版集团已经输出版权724种,遍及101个国家和地区,连续4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48.20亿元,同比增长18.95%,在全国文化企业中位居第二,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列第一。
2010年3月,出版集团成功重组中国文联直属出版单位——中国文联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和中联影视中心,并就动漫产业发展与北京万方幸星数码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这一系列战略举措,迈出了地方出版企业与“国字号”文化机构跨地区.跨行业合作发展的崭新步伐。
﹝1﹞结合材料,分析组建安徽出版集团的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安徽出版集团迅速发展的经验。
材料一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存在一系列问题:投资.消费.出口比重不合理;城乡区域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科技投入少,缺乏核心技术;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等等。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9月17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称,2009年中国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共同作用下,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不利局面,实现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下阶段,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继续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力度,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联系实际,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的理解。
材料一 2000年11月,中国领导人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入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材料二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这片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19亿人参与,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双方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和东盟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合作,乃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知识谈谈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分析说明中国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所体现的政治常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