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61年英国下院议员
材料二 从1785年到1824年,英国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约翰·尼夫《战争与人类进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独特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雄厚的资本积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3) 这场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4) 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材料二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产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而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的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使印度平原白成一片”。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信息。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3)你认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汲取英国工业革命的哪些经验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思考?(6分)
(2)列宁曾经论述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合理?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说明。(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材料二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大国崛起》解说词等
材料三下表为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国家
改革措施
俄国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日本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 “四民平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50年前的中国和日本有何共同的“生存危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