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
C.扩大了财政开支,造成了财政赤字 |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坚持孤立中国的政策 |
B.美国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 |
C.美国希望瓦解中苏同盟关系 |
D.美国认为美中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C.实行无敌国外交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 )
A.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
B.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 |
C.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
D.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
A.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
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
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
D.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
B.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C.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