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德》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这强调史学家研究历史应
A.尊重客观,强调实事求是 | B.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
C.集中精力进行史学著述 | D.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 |
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有学者认为,美国克林顿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属于新版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问题 |
C.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彻底解决了失业问题 |
D.都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奇迹,消除了经济危机 |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 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
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西塞罗意在表明
A.法律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 | B.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
C.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 D.法律必须与民主政治相适应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 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
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