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
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
C.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
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
二十世纪中前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电视和电影 | B.铁路与飞机 |
C.报纸和广播 | D.网络与漫画 |
“草是绿色的,但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却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下列作品属于这一画派的是()
A.《格尔尼卡》 | B.《牧神午后》 |
C.《鲁昂大教堂》 | D.《最后的晚餐》 |
一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战争与和平》《人间喜剧》《双城记》《红与黑》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A.批判现实主义 | B.古典主义 | C.现代主义 | D.浪漫主义 |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
B.1906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实况转播观看奥运会比赛 |
D.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