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1题,其中8—10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1题10分)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日:“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
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渴,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逋米数千石逋:拖欠。 |
B.岁责里胥代输输:缴纳。 |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上奏。 |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病:困苦。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①白府请自捕逮 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③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 ④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⑤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⑥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①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
C.余良肱体恤弱小。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2)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王冲,字长深,琅邪临沂人也。祖僧衍,齐侍中。父茂璋,梁给事黄门侍郎。冲母,梁武帝妹新安穆公主,卒于齐世,武帝以冲偏孤,深所钟爱。年十八,起家梁秘书郎。寻为永嘉太守。入为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除太尉临川王府外兵参军、东宫领直。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出为招远将军、衡阳内史。迁武威将军、安成嗣王长史、长沙内史,将军如故。王薨于湘州,仍以冲监湘州事。入为太子庶子。迁给事黄门侍郎。大同三年,以帝甥赐爵安东亭侯,邑一百五十户。历明威将军、南郡太守、太子中庶子、侍中。出监吴郡,满岁即真。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兼左民尚书。出为明威将军、轻车当阳公府长史、江夏太守,行郢州事。迁平西邵陵王长史。转骠骑庐陵王长史、南郡太守。王薨,行州府事。梁元帝镇荆州,为镇西长史,将军、太守如故。冲性和顺,事上谨肃,习于法令,政在平理,佐籓莅人,鲜有失德,虽无赫赫之誉,久而见思,由是推重,累居二千石。又晓音乐,习歌舞,善与人交,贵游之中,声名藉甚。
侯景之乱,梁元帝于荆州承制,冲求解南郡,以让王僧辩,并献女妓十人,以助军赏。元帝授持节、督衡、桂、成、合四州诸军事、云麾将军、衡州刺史。元帝第四子元良为湘州刺史,仍以冲行州事,领长沙内史。侯景平,授翊左将军、丹阳尹。
武陵王举兵至峡口,王琳偏将陆纳等据湘州应之,冲为纳所拘。纳降,重授侍中、中权将军,量置佐史,尹如故。江陵陷,敬帝为太宰,承制以冲为左长史。绍泰中,累迁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迁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将军如故。寻复领丹阳尹、南徐州大中正,给扶。
高祖受禅,解尹,以本官领左光禄大夫。未拜,改领太子少傅。文帝嗣位,解少傅,加特进、左光禄大夫。寻又以本官领丹阳尹,参撰律令。废帝即位,给亲信十人。
初,高祖以冲前代旧臣,特申长幼之敬。文帝即位,益加尊重,尝从文帝幸司空徐度宅,宴筵之上,赐以几。其见重如此。光大元年薨,时年七十六。赠侍中、司空,谥曰元简。(选自《陈书.王冲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寻为永嘉太守 寻:不久。 |
B.冲性和顺 和:和气 |
C.文帝嗣位 嗣位:继位 |
D.特申长幼之敬。 申:陈述,说明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冲的推崇尊重一组是( )
①冲性和顺,事上谨肃,②又晓音乐,习歌舞,善与人交
③尝从文帝幸司空徐度宅,宴筵之上,赐以几。④废帝即位,给亲信十人。
⑤年十八,起家梁秘书郎。寻为永嘉太守。⑥寻复领丹阳尹、南徐州大中正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①③ 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冲幼年早年丧母,武帝对他疼爱有加,因为是皇帝的外甥的缘故,曾经授予安东亭侯的爵位。 |
B.江陵失陷,敬帝为太宰,秉承皇帝的旨意任命王冲为左长史。绍泰中,连续升任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 |
C.王冲因父亲去世离职服丧,服丧期满,任太尉临川王府外兵参军、长沙内史 |
D.王冲因为得到推崇尊重,连续位居二千石官职,又通晓音乐,熟悉歌舞,善于和别人交往,在上层人士的交往中,名声很大。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况钟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车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巡
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 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置二簿识民善恶 识:识别 | B.以行劝惩劝:奖励 |
C.至是钟数延见延:邀请 | 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干:求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广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
B.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C.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D.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刚一上任,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狠狠惩治了苏州那些舞文弄墨以奸求利的豪强猾吏,接着痛斥属僚中的一些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不仅办事周密,而且下大力气惩恶扬善,兴利除害,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
C.因当初平思忠对况钟有恩,况钟上任后,知恩图报,不仅邀请他相见,待他礼节非常周到,还命令自己的两个儿子侍奉他。 |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示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直至死于任上。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苏州的知府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都没有一个比得上况钟的。 |
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句子。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将奈其士众何
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然要间 ① 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 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征明。寻以字行,更字征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 ② 自喜,于曹偶 ③ 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 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 ④ ,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 ⑤ 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要,大体;间,偶或。②跅弛:放纵。③曹偶:同辈。④沮洳:低湿。 ⑤堪舆:风水。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诡:妄言 |
B.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薄:鄙薄 |
C.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贽:诚意 |
D.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以:介词,用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文征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
②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④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
⑤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
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时候文征明并不出色,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并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
B.文征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方面日益精进。 |
C.文征明在吴郡中很有名望,农夫、妇女、儿童大体上都是因为书画而知道他的。 |
D.文征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征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藉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涂,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以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藉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其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候闻之,必轻吾围。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候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候,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注]胔(zì)腐尸。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奉游吾乡乎?”说:高兴 |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
C.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特:只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A.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默然不问。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欢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
C.齐景公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
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翻译:
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以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