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时间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之《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陆续播放。。中国59位各界名人和众多普通民众依次出现,他们的自信、亲切、善意、笑容和业绩,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精神风貌,于静默之间传递着大国的声音。宣传片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中国的发展,用世界公众能够接纳和理解的形式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将一个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中国展示给美国公众,告诉世界一个真实、丰富而全新的中国。
材料二:2011年2月下旬,利比亚陷入严重的动乱之中,我国3万多侨民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当西方世界在对利比亚局势左攻右批时,中国政府正在加快撤侨的准备工作;当西方国家发现很多侨民仍陷入乱局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时,中国侨民正通过海陆空三条路径踏上回国旅途。此次行动之所以顺利进行,与周边国家的配合、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及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一个大国政府,及时、迅速地把国家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国民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国家以民为本的高远意识。无疑,这种拯救国人于危境中的场景是最佳的国家形象片。
请结合材料回答:
(1)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宣传片的成功播放对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有何启示?(12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利比亚撤侨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一个怎样的国家形象?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截止3月22日,已有8000余人死亡,地震发生后,位于日本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地震影响冷却系统失灵,导致1号机组、2号机组、4号机组相继发生爆炸,一时间核辐射的恐慌弥漫于日本上空。
材料二:受日本地震影响,我国也加强了核设施的安全检查,确保人民安全。即便如此,我国人民由于担心核辐射影响海盐质量,还是发生了抢购碘盐事件,各地零售点无盐可卖。有评论指出: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
材料三:面对食盐抢购现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食盐不断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据报道各地食盐货源充足,已基本消除恐慌心理。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日本大地震为什么会产生上述影响?
材料一 “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对他们的评价,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90后”是“温室长大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认为,“90后”是“有爱心的一代”“有担当的一代”“可敬的一代”,一代牛过一代;还有人认为,对“90后”的认识不能标签化……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材料二 今天,部分“90后”高考在即。高三学生小张却感到很烦闷:上月的模拟考试成绩退步了,自感压力很大,甚至对高考、人生前途感到迷惘;另外,在即将毕业各奔前程之前,小张很珍惜与女同学小李的友情,甚至想把他进一步发展为爱情,为中学阶段留下美好回忆。
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结合小张的思想实际和他谈谈心,给予他正确的引导。
材料: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是因为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1年,吉林省坚持好字当头、快在其中,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倾力谋划“十二五”的开篇布局: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围绕汽车、化工等支柱优势产业跃升、服务业跨越、现代农业推进、特色资源产业提升、文化产业提速、旅游产业壮大、金融业创新拓展、民营经济腾飞等十大产业计划,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推动、长吉一体化率先带动,东中西部区域联动,城镇乡村共进互动。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吉林的做法对于我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何启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如何正确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