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图)。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 |
| 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 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 |
| 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 |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1952.12.22)纲要的指示》记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要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畸形发展 | B.左倾错误日益滋长 |
| C.借鉴苏联模式 | 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
贾正清在《中华民国剑桥史》中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的中国,却安全度过了那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推动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方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反映当时()
| A.国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 | B.中国没有真正融入世界市场 |
| C.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世界 | D.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转移 |
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只行亲属礼。”这反映()
| A.封建等级意识的衰弱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 C.租佃关系的深刻变化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
梁启超说:“始皇焚书坑儒,非敌儒教……秦承魏制,置博士盖始皇一天下用李斯之策,固已辨上下定民志之道,莫善于儒教。”在此,梁启超()
| A.认为秦始皇主张礼法并用 | B.肯定秦始皇对儒学的积极作用 |
| C.意在鼓吹复兴儒学 | D.认识到思想为政治服务 |
唐玄宗即位后,令诸王出为刺史,诏曰:“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宗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此举意在()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提高对地方的监察效率 |
| C.弥补科举选官的不足 | D.削弱王公贵族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