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C.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D.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粮食
棉花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符合的是()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农村正在进行土地包产到户改革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造成他困惑的原因 ( )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B.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
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形态主要还是自然经济,然而,以广大农村为依托的民族革命战争,却打败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当发达的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自然经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

A.相对比较封闭,不会被战争所破坏
B.经济活动不要求过于复杂的劳动和封闭性
C.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不以商品交换为主要目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