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 ①② B. ①⑨ C. ②④ D. 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风、月、鹊、蛙”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夜间景物巧妙结合起来,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

A.遣词造句的顺序和结构不同,词句的效果就不同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因此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C.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大功能
D.事物内部结构和顺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从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一个艰巨的发展过程。这体现了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C.科学理论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D.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该法从1994年开始起草工作,经过长达13年的争论,于2006年6月和2007年7月,经全国人大会常委会2次审议通过。可谓“13年磨一剑”。这表明
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②新事物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
④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鲁班“遇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掌握哲学知识
B.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C.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