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 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 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 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 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 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 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 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 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 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 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 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 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 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 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①②⑤
③⑤⑥
③④⑥
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译文: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装到怀里)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1.用“/”划分下边句子节奏。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2.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鳝救婢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子河。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
②.从后窗投诸河()
③.比醒而痛减()
④.悉纵之子河()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鳝救婢”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有鹦鹉飞集他山()
②.山中禽兽皆相爱()
③.然何足道也()
④.然吾尝侨居是山()
2.翻译: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②。”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④,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⑤:“君使服之于内⑥,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⑦,则外莫敢为也⑧。”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⑨。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②带:衣带。③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④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⑤对:回答。⑥内:指王宫内。⑦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⑧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指穿。⑨莫之服:即“莫服之”。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国人尽服之()
②公使吏禁之()
③犹悬牛首于门()
④不逾月()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B.而禁之于外
C.公使吏禁之 D.吾道一以贯之。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 )②为什么( )
③很好( )④您()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探究
A.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3分)
译文:
(2)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译文:
(3)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