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极地区图,AF弧为昏线。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阴影标出黑夜的范围。
(2)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此刻北京时间是(月、日、时) 。
(4)我国北极考察队于某年10 月 16日到达地处北纬68º39'的挪威北部小城特罗姆瑟,该地气候温和湿润,随处可见阔叶树和茵茵绿草,宛如江南小镇。该地气候特点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
(5)6月22日这一天某人在E地观测太阳,在答题卷上中用曲线表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要标出坐标值。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两地,黄土颗粒较细的是地
(2)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地,植树种草,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是,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时带的环境问题是。
(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5)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应贯彻工程措施与紧密结合的原则,如果只重视工程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
读“甲、乙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A.法国 B.德国 C.印度 D.新加坡
(2)若乙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A.墨西哥 B.巴西 C.阿根廷 D.美国
(3)从产业结构图中分析,未来世界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4)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甲国产业结构将向乙国产业结构的趋势发展,因此从现在到未,甲国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势是向转化。
(5)甲国的劳动力流向乙国,主要从事产业,乙国到甲国办跨国公司,主要是看中。
(6)乙国向甲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和,这种产业转移对乙国的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造成。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划分了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三个地带DP,人均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地带 |
DP比重(%) |
人口比重(%) |
人均DP(元) |
东部 |
58. 9 |
41.1 |
10089 |
中部 |
27.3 |
35.7 |
5407 |
西部 |
13.8 |
23.2 |
4217 |
材料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1980 |
52.3 |
31.2 |
16.5 |
1985 |
52.9 |
31.1 |
16.0 |
1990 |
53.8 |
29.8 |
16.4 |
1995 |
58.3 |
27.6 |
14.1 |
1999 |
58.9 |
27.3 |
13.8 |
增减 |
+6.6 |
-3.9 |
-2.7 |
(1)材料1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2)材料2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3)从材料1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大、小)一些;材料2说明我国各地带DP所占比重只有在逐年增加,而和
则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经济性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DP、DP | B.经济发展水平、DP、人均DP |
C.人均DP、经济发展水平、DP | D.DP、人均DP、经济发展速度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 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时。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时。
(4)在图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北京 | B.广州 | C.甲地 | D.乙地 |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黄赤交角是地球 面和地球 面之间的夹角,目前的度数是 。
(3)太阳直射点只在地球上 之间来回移动,这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地轴与 之间保持有约 (度数)的夹角,在图中用数字 表示。地轴北端指向 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