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是英国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各样商品多得好象要流到门外。”这种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导致人口的大量增加 B.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消费观念变化促进经济发展 D.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开始于1914年的新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以下对这次工业化浪潮出现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五四运动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B.仍然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
C.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中国社科院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一文指出:“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据此推断作者的观点是()

A.西方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甲午战争使中国遭受严重经济侵略
C.西方经济侵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西方资本涌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

成立上海织布局的时候,李鸿章就规定:“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畀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李鸿章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
C.防止外商势力的扩大 D.促进新技术的全面推广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