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国民之薪胆》中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竟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通过“甲寅之役”,日本帝国主义
| A.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等岛屿 | B.迫使俄国出让旅顺、大连租借地 |
| C.侵占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 D.把中国东北三省变其独占的殖民地 |
学习历史必然要接触史料。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
| B.二手史料都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 |
| 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
| 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
1950年法国政府计划“成立一个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其高级联营机构管制之下、其他欧洲国家都能参加的组织”。你认为各国政府对此计划的评论最符合事实的是()
| A.英国:法国妄图重新成为欧洲霸主 |
| B.美国:这是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 |
| C.德国:将最终结束两国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 |
| D.苏联:这是恢复西德的战争工业,加紧军国主义复活 |
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它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品种 |
生产量(单位:千吨) |
百分比 |
||
| 关内 |
东北 |
关内 |
东北 |
|
| 煤 |
25935 |
25398 |
50.5 |
49.5 |
| 生铁 |
239 |
1702 |
12.3 |
87.7 |
| 钢材 |
39 |
519 |
7 |
93 |
| 水泥 |
774 |
1503 |
34 |
66 |
A 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
B 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 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下,东北工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
D 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
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
|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
|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
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