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有五次用玻璃棒搅拌。
(1)第一次搅拌加蒸馏水的鸡血细胞液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搅拌加 2mol / L 的 NaCl 溶液的滤液是为了使其与 DNA ______________;
(3)第三次搅拌加蒸馏水至 0 . 14mol / L 的 NaCl 溶液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次搅拌放入 2mol / L NaCl 溶液中纱布上的黏稠物是为_________.
(5)第五次搅拌体积分数为 95 %的酒精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为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转化实验:
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在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型细菌,分析回答:
(1)实验③说明 对小鼠无毒害作用;实验④说明在小鼠体内 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 。
(2)该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型中,必然含有促成这一转化
的 。
(3)这一实验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若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一结论,应怎样设计实验: 。
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五种激素。图1中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图2为人体组织细胞及其相关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1图 2
⑴图1中a、b两激素在协同方面有什么侧重:。
⑵请将图1中所示的激素,按照化学本质基本相似为依据,将其分类、
(填字母)。
⑶图1中,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是 (填字母)。
⑷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图2甲、乙两种不同细胞的形成是的结果。
⑸图2中甲、乙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两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
⑹图2中若甲表示胰岛A细胞,则①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若甲为甲状腺细胞,则其分泌物被输送到靶细胞(乙)时,首先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 (成分)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则甲一①一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的结构特点。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方法步骤:
1、取4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序号1、2、3、4,向各试管内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按序号依次放置在试管架上。
2、将2号试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并与1号试管作比较。
![]() |
3、向3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仔细观察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等都属于实验的量,而过氧化氢的分解快慢属于实验的量。
2、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3、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
已知: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加热可以给过氧化氢提供能量以便于其分解。据此推断:
5、本实验的结论是: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如图1染色体两端所示),其DNA末端含有由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如下右图中的-TTAGGG-)组成的单链突出段,它们能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RNA含有与端粒DNA重复序列互补的一个片段(如图2中的-AAUCCC-),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其蛋白质催化端粒DNA的合成,催化的一种机制如下图。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培养中少数变得长生不老的癌细胞表现出有活性的端粒酶和稳定长度的端粒。
图1
图2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和发生改变。
图中“聚合”过程需要种脱氧核苷酸。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酶)。
正常体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你认为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吗?。体外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呈关系。
从材料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不断走向衰老的生理原因是。
依据“端粒学说”,请提出一种可以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科学家发现精子中的端粒长度与受试者的年龄无关。这是因为精子细胞中。应用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成果有望,增强人类身体健康。
截至11月29日,我国境内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91393例,死亡病例178例。这预示着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的传播进入高发期,各级部门应加强防控工作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图简单表示该病毒的化学组成,则图中的物质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已开始有计划地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假如某医务人员已接种该疫苗,请用简单的图示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入侵后,此人体内免疫系统发生体液免疫作用的主要过程。
最新研究报告称,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出现变异,变异发生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上,这种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
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HIV病毒都属于RNA病毒,但二者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不同(如下图所示),前者属于—RNA病毒,后者属于+RNA病毒。请结合所给信息填写右侧HIV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图中②和③所代表的物质(提示:①代表单链DNA):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该方法给人们战胜病毒带来新的曙光。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看其原因红细胞是,不具备病毒增殖的条件。衰老的红细胞成为,由人类的免疫系统清除。
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花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
和地区
;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3)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4)结论:。
(5)分析与讨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
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
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①实验步骤:。
②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