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性小组研究的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他们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某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受营养成分和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1)研究小组工在探究温度对某种细菌的影响时,对细菌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代时)与温度的关系做了有关的数据统计,见下列表格: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47.5
50
代时
860
120
90
40
29
22
17.5
20
77
750

依据上表推测,适合该细菌繁殖的最适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Ⅱ发现某种细菌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C,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生长 —:表示不生长

物质
突变体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A
B
C
D
E
G
1



+

+
2

+

+

+
3





+
4

+
+
+

+
5
+
+
+
+

+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____________。由于A—C所需的量很少,属于微生物所需营养要素中的___________。
(3)假定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突变的菌种,为了分离获得不能合成某种维生素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设计一个实验以鉴定这种维生素的类型。
第一步:将变异菌株接种到____________培养基上扩大培养;
第二步:配制系列培养基。此时应将_____________设为实验的自变量;
第三步:将扩大培养的变异菌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注意__________操作。
(4)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1)物质C为 ;连接两个C的化学键为 (写出结构式)。
(2)物质D的元素组成是 ;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五碳糖是
(3)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 。动物和人的细胞中物质E是指
(4)F是指 ,它除了储能外,在动物体中还有 作用和保护内脏器官,缓冲、减压的作用。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产能较多的是 (填字母)。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1)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从油料作物中提取。
(2)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_____________,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4)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应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的_________________技术。

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甲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甲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108
2.0×107
1.4×109
9.0×107
3.4×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甲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_____营养级,若乙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会____。
(3)图1 中②的能量值是______,⑦的能量值一般指_________________。
(4)图2 中a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___。
(5)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下图为甲病(M、m)和乙病(N、n)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Ⅲ-11与Ⅲ-12婚配,则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Ⅱ.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圆形果(R )对扁形果(r)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两株植物杂交,F1中易感病圆形果出现的概率为3/8,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
(5)若在自花传粉时,含t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
①让纯种抗病圆形果植株与纯种易感病扁形果植株杂交得 F1,F1自交时,则 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 Rr的圆形果植株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基因型为RRrr的四倍体植株,假设该四倍体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圆形果对扁形果为完全显性,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正常二倍体植株加倍成为四倍体植株后R基因频率___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该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是不是同一个物种?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分析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
(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________性,请在下图右侧的神经纤维上绘制出膜内外正负电位、局部电流的方向及兴奋的传导方向。

(3)在吃辣椒时,从舌头接触辣椒到产生辣觉的过程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反射活动。
(4)科学研究表明: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高于正常水平,其患病原因是体内抗体破坏了胰岛素受体,说明该病人还患有_________病。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口渴”症状,是因为水分过多流失,造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进而刺激___________的渴觉中枢而引发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