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大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武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 ②顿舍:停驻,休息。 ③怚(cū) 中:粗心。 ④超距:跳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蒙恬会城父会师 |
B.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宽恕 |
C.自至频阳谢王翦曰道歉 |
D.王翦日休士洗沐每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军老矣,何怯也 ②何以汝为见 |
B.①久之,王翦使人问 ②即患秦兵之来 |
C.①乃悉国中兵以御之 ②宁许以负秦曲 |
D.①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
B.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
C.李信和王翦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
D.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谋求私利的做法,并不可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王翦谢病不能将 (2分)
(2)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
D.从车骑数十人从:带领
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3)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
(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6.下列不能表明苏轼快乐观的一项是 (3分)
A.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B.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C.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D.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8.翻译和断句。
(1)用“/”给本文最后一段划线的文字断句。(3分)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①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②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①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②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 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④,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逍遥游》
【注释】①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②洴(píng)澼(pí)絖(kuàng):浮;在水中漂洗;丝絮。③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④斄(lí)牛:牦牛。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遗留 审容膝之易安审:审查 |
B.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中:符合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 |
C.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敖:通“遨”,遨游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比:比得上 |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夭:夭折 |
而刘夙婴疾病 婴:婴孩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为其无用而掊之既自以心为形役 |
B.以候敖者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C.聚族而谋曰水浅而舟大也 |
D.今子有五石之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翻译句子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1~3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宋江夏王义恭闻之,引为行参军。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①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②,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元徽初,迁梁州刺史,辞不赴职,迁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建平王将称兵,患谦强直,托事遣使京师,然后作乱。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永明初,为冠军长史、江夏太守,坐被代③辄去郡,系尚方④。顷之,免为中散大夫。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⑤自效。十四年,诏曰:"光禄大夫孙谦,清慎有闻,白首不怠,高年旧齿,宜加优秩。"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已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注】①敕:帝王命令。②生口:奴隶。③被代:被接替。④尚方:官署名。⑤剧职:繁重的职务。(《梁书•孙谦传》)
1. |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谦"清慎"的一组是() ①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父遥,齐中散大夫。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家行甚谨,位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中,遐以罪将徙荒裔,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齐武帝闻而哀之,竟得免。
遥妻河东裴氏,高明有德行,尝昼卧,梦有五色采旗盖四角悬铃,自天而坠,其一铃落入怀中,心悸因而有娠。占者曰:“必生才子。”及生昉,身长七尺五寸,幼而聪敏,早称神悟。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义甚美。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年十二,从叔晷有知人之量,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
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于是令昉作一文,及见,曰:“正得吾腹中之欲。”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后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时琅邪王融有才俊,自谓无对当时,见昉之文,怳然自失。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而后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相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欧出。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乃苏,因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草为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①后不复可识。(《南史•任昉传》)
注:服阕(què):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服阕。阕,终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敦:敦促。 |
B.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属:写文章。 |
C.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直:只是,仅仅是。 |
D.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忧:父母的丧事。 |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能分别表现任昉的“孝道”和“文采”的一组是
A.遐以罪将徙荒裔,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 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义甚美 |
B.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 (琅邪王)见昉之文,怳然自失 |
C.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 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 |
D.哭泣之地,草为不生 |
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将军王俭对任昉的才学非常赏识,每当得到任昉的文章一定要反复阅读;认为他如果求学孔门,一定会成为孔子“登堂入室”的学生。 |
B.任昉父子都喜食槟榔。任昉因其父去世前没能吃到可口的槟榔,就认为再也不会有味美的槟榔可吃,便终生不再食用。 |
C.任昉非常孝顺。为父服丧期间,非常悲痛,以至于用杖拄地才能起立。为继母服丧期间,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 |
D.本文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表现了任的才学和孝心。文章虽评价任昉“孝友至纯”,但节选部分没有关于“友”的记载。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①。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上将军,赐金千斤。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②、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注解]①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务的官。②条侯:指周亚夫。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列侯莫敢与亢礼亢:通“抗”,对等 |
B.酒酣,从容而言从容:随便 |
C.窦婴引卮酒进上引:举起 |
D.固辞谢病不足任谢:道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陈之廊庑下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B.①乃拜婴为上将军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
C.①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①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②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婴和窦太后在是否立梁孝王为帝的问题上态度不同,窦婴不同意孝景帝“千秋之后传梁王”的说法,因此遭到窦太后的冷遇。 |
B.在吴楚叛乱之际,皇帝查遍刘氏宗族和外戚窦氏,都没有像窦婴那样有才智的,于是重新起用窦婴。 |
C.窦婴因为贤良正直,所以“诸游士宾客”才争相归附到窦婴门下,以至最终平定七国之乱,封为魏其侯。 |
D.汉景帝时,窦婴的声誉很高,每当朝中商议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与周亚夫平起平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