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代号 |
K |
L |
M |
Q |
R |
T |
N |
原子半径/nm |
0.183 |
0.160 |
0.143 |
0.102 |
0.089 |
0.074 |
0.152 |
主要化合价 |
+1 |
+2 |
+3 |
+6,-2 |
+2 |
-2 |
+1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L、M三种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加
B.在RCl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C.Q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D.K在T单质中燃烧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若将NaOH(s)、P2O5(s)、无水CaCl2(s)归为一类。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A.浓硫酸 | B.氯化钠 | C.碱石灰 | D.生石灰 |
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可采用如右图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
TaS2(s)+2I2(g)TaI4(g)+S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的量保持不变 |
B.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 |
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
向仅含Fe2+、I—、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段Ⅲ代表Fe2+的变化情况 |
B.线段Ⅰ代表Br—的变化情况 |
C.a![]() |
D.原混合溶液中n(FeBr2)="4" mol |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图①实验装置可完成比较乙酸、碳酸、苯酚三者酸性强弱的实验 |
B.图②表示NOx溶于水完全转化为HNO3时,x与耗氧量y之间的关系 |
C.用图③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
D.图④表示可逆反应CO2 (g)+H2(g)![]() |
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3Fe(s)+4H2O(g)Fe3O4(s)+4H2O;△H>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反应温度,H2O(g)的转化率增大 |
B.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Fe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反应达到平衡后,t0时增大压强,V(正)、V(逆)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
D.在绝热密闭容器中,若体系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