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千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注]①象魏:宫廷外面的阙门,古代悬法于上。对下面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误斫昭陵柏树坐:因犯……罪 |
B.左右瞩仁杰令出瞩:示意 |
C.罪止弃市止:只是 |
D.且明主可以理夺夺:使……改变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必须杀之 | B.不惧比千之诛 |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 | D.陛下何以加之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狄仁杰在一年之内审理了17000个案例,居然没有发现一个冤案。 |
B.狄仁杰因为有幸遇到了尧、舜,所以不担心自己会像比干一样被杀掉。 |
C.狄仁杰认为高宗如果不纳谏,自己死后都没有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辛毗。 |
D.狄仁杰劝谏高宗要勇于变法,实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填空。(10分,每空2分)
①,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②,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李清照《醉花阴》一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的是,这句表达了词人。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0—12题。(共10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填空
(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中“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以”是 “认为”的意思,文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以”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行收兵”一句中“兵”是“兵员”的意思,《出师表》“兵甲已足”一句中“兵”是“兵器”的意思,文中“兵革非不坚利”中“兵”的意思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最主要的条件是(用两个字回答)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①?”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②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经:常规;原则。②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掌管军政的长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亲之义也义:大义 |
B.不为悖德乎悖:违反 |
C.方问国士士:有才德的人 |
D.是以尤之耳尤:打扰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荀慈明举了那些例子反驳袁阆?从荀慈明的语言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汝心之固/吾义固不杀人 |
B.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
C.惩山北之塞/惩一警百 |
D.而山不加增/ 弗敢加也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要移山是头脑一时发热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解释词语。
(1)深入不毛不毛 :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文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指那一历史事件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中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的四个短语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