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

A.煤气化为水煤气 B.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C.乙烯在氧气中燃烧 D.高温煅烧石灰石使其分解

E.铝热反应              F.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2)在化学上经常使用的氢核磁共振谱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氢核磁共振谱中
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不同氢原子的。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氢核磁共振谱中
给出两种信号的是         。
①CH3Cl         ②CH3CH2OH        ③HCOOH         ④CH3COOCH3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四氧化钛( TiC l 4 )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为是 FeTi O 3 )制备 TiC l 4 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Fe 3 Fe=3Fe 2

2TiO 2 (无色)+ Fe4H = 2Ti 3 (紫色)+ Fe 2 2 H 2 O

Ti 3 (紫色)+ Fe 3 H 2 O=TiO 2 (无色)+ Fe 2 2H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

(2)在②→③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 Ti O 2 ·n H 2 O 溶胶,该溶胶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 Ti O 2 ·n H 2 O 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OH)3杂质,还可制得钛白粉。已知25 ℃时, K s p [Fe(OH ) 3 ]2.79×10 39 ,该温度下反应 Fe(OH ) 3 3H=Fe 3 3 H 2 O 的平衡常数K=

(4)已知: Ti O 2 (s)2C l 2 (g)=TiC l 4 (l) O 2 (g)ΔH140kJ·mol 1

2C(s) O 2 (g)=2CO(g) ΔH221kJ·mol 1

写出④中 Ti O 2 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 TiC l 4 CO 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下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可采用方法。

TiC l 4 SiC l 4
熔点/℃ -25.0 -68.8
沸点/℃ 136.4 57.6

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C生成白磷,反应为:
2C a 3 PO4 ) 2 +6Si O 2 ==6CaSi O 3 + P 4 O 10 10C+ P 4 O 10 == P 4 +10CO 每生成 1 mol P 4 时,就有 mol 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 N a 2 S 2 O 2 )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 C 6 8 6 )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 I 2 溶液,使维生素 完全氧化,剩余的 I 2 N a 2 S 2 O 2 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 6 H 8 O 6 + I 2 = C 6 H 6 O 6 +2H++2I-2 S 2 O 3 2 - + I 2 = S 4 O 6 2 - +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 amol L - 1 I 2 溶液 V 1 ml ,充分反应后,用 N a 2 S 2 O 2 溶液滴定剩余的 I 2 ,消耗 bmol L - 1 N a 2 S 2 O 2 溶液 V 2 ml .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量是 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钠( KI O 3 )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映:
2I O 3 -+5S O 3 2 - +2H+= I 2 +5S O 4 2 - + H 2 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该实验的目的是;表中 V 2 = 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钵(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 CeC l 3 易发生水解,无水 CeC l 3 ,可用加热 CeC l 3 6 H 2 O N H 4 Cl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 N H 4 Cl 的作用是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 H 2 O 2 ,调节 pH ≈3. Ce 5 + 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
(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 3 H 2 O 2 H 2 O = Ce(OH ) 4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
(1) O 3 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两种单质是.(填分子式)
(2) O 3 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 O 3 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表所示。已知: O 3 的起始浓度为0.0216 mol/L

pH 增大能加速 O 3 分解,表明对 O 3 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
②在30°C、 pH =4.0条件下, O 3 的分解速率为 mol/(L·min)
③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 O 3 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填字母代号) a . 40°C、 pH ="3.0" b. 10°C、 pH ="4.0" c. 30°C、 pH =7.0
(3) O 3 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图)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图中阴极为(填" A "或" B "),其电极反应式为.
②若C处通入 O 2 ,则 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若C处不通入 O 2 D E 处分别收集到L和有L气体(标准情况),则E处收集的气体中 O 3 所占的体积分数为.(忽略 O 3 的分解)。

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2760-2011)的规定使用。作为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G和W,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1) G 的制备

A 与苯酚在分在组成上相差一个 C H 2 原子团,他们互称为;常温下 A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苯酚的(填"大"或"小").
②经反应 A B D E 保护的官能团是.
E G 的化学方程式为.
(2) W 的制备

J L 为加成反应, J 的结构简式为
M Q 的反应中, Q 分子中形成了新的(填" C-C 键"或" C-H 键" )。
③用 Q 的同分异构体 Z 制备,为避免 R-OH + HO-R R-O-R + H 2 O 发生,则合理的制备途径为酯化、.(填反应类型)
④应用 MQT 的原理,由 T 制备 W 的反应步骤为
第1步:;第2步:消去反应;第3步:.(第1、3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表面涂覆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覆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1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2喷洒 Zn( C 2 H 5 ) 2 . Zn( C 2 H 5 ) 2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的方法
(1)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 Ti O 2 ) 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 FeTi O 3 ),为原料按下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