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 B.社会史观 | C.全球史观 | D.近代化史观 |
武昌起义时,日本首相、外相、陆相磋商后决定,经太平商会(三井、大仓、高田合资)向清政府出售武器。但参谋本部不顾三相的反对,准备向民军输送武器。该材料最能表明()
A.日本政府热衷于干涉中国的国内革命 |
B.日本政府还不敢公开镇压中国革命 |
C.日本国内对华政策始终存在重大分歧 |
D.日本参谋本部是武昌起义的支持者 |
下表为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指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元) |
工人(人数)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1919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①列强忙于一战,商品输出减少②国内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明朝晚期浙江人朱宗光对西方的看法:“太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荷戈之士,皆万人敌,巨炮所击,皆使坚城立碎,固垒随移。我中土之武备不如也。……以如是之人心风俗,而鄙之为夷狄,吾惟恐其不夷也。”下列对此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制造业水平超越东方 |
B.当时国人已经迈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
C.这是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一个缩影 |
D.传教士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
央视羊年春晚备受好评,它将传统与现代、通俗与艺术、科技与文化有机地 结合到一起。从歌舞、戏曲、对联、猜谜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灿烂,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
①学富五车,是指战国思想家惠施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装满爱看的纸质书籍
②洛阳纸贵,是指西晋文学家左思作的《三都赋》在京城洛阳被广泛印刷,纸材脱销
③戏曲发展过程中,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体又称“骚体”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下列表述不属于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
A.“德体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 |
B.“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
C.“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D.“人之寿命化天之四时,人之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