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 | B.1901~19![]() |
C.1912~1927 | D.1928~1937 |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
B.平衡了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D.打破了世族对选官权的控制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获得的正确信息包括(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①科举考试重视考查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②科举考试重视对儒家经典考察
③科举考试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要求较高
④明经科比进士科的考查更难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唐六典》对某一官职的职责有如下叙述:“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及玺书策命,皆按典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该官职应设置于( )
A.中书省 | B.门下省 |
C.尚书省 | D.枢密院 |
下图是秦朝与唐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唐朝中央官制的突出特点是( )
A.丞相制度已被废除 |
B.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
C.中央行政机构效率低下 |
D.分散相权保障皇帝集权 |
《汉书·武帝纪》记载“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由此可见( )
A.汉武帝开创察举制 | B.孝廉是选官的唯一标准 |
C.选官制被地方控制 | D.举荐人要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