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藻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其取材方便,常作为生物学实验的材料。下图丙表示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间、叶绿体与线粒体间气体交换,图丁表示光强度与光全速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丙中光反应发生[ ] 中,在光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 。
(2)如图甲所示,如果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则陋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黑藻的叶肉细胞处于丙图状态时,对应图丁曲线中 。
(4)如果A点时CO2释放量为 aμmol/m2·s,C点时的CO2吸收量为b μmol/m2·s,则在C点时O2的产生量为 μmol/m2·s。
(5)图丁中C点后,限制黑藻的光合速率的植物体内在因素可能是 。
(6)将黑藻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1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25 |
1.75 |
2.25 |
3.00 |
3.50 |
①该绿色植物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 。
②若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在30℃时,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 。(用CO2吸收量表示)
③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保持牲3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不能)生长? 原因: 。
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共生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说明稻—鱼—蛙共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优势: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____________,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________。
(4)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
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__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植物。请据图表回答问题。
离体的植物器官、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
![]() |
0 |
3 |
3 |
0.03 |
0 |
![]() |
0 |
0.2 |
0.002 |
1.0 |
0.2 |
花芽生长状况 |
仍是组织切块 |
形成愈伤组织 |
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
愈伤组织分化出嫩芽 |
稍生长 |
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表中[ ]________和[ ]_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_的调节([ ]填序号)。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两种重要物质。其中,新芽形成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体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________。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可快速、大量繁殖植物,在培养过程中,取该植物的花芽并将其分别培养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花芽的生长状况(如下表所示)。
A组花芽 |
B组花芽 |
C组花芽 |
D组花芽 |
E组花芽 |
|
吲哚乙酸 |
0 |
3/(mg·L-1) |
0.3/(mg·L-1) |
0.03/(mg·L-1) |
0 |
细胞分 裂素 |
0 |
0.2/(mg·L-1) |
0.002/(mg·L-1) |
1.0/(mg·L-1) |
0.2/(mg·L-1) |
花芽生长状况 |
组织切块 |
形成愈伤组织 |
愈伤组织分 化出根 |
愈伤组织分 化出嫩枝 |
稍生长 |
(1)在此过程中能实现脱分化的花芽是________组。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能诱导新的花芽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芽和根形成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产实践中,欲快速、大量获得此植物的花芽,可选用________组的培养基进行扩大生产。
如图是用胡萝卜根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的某些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把组织培养的过程按正确顺序排列________(以字母和箭头表示)。
(2)实验前试管和培养基应经________处理。
(3)培养基中除加入各种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激素。
(4)图D上的细胞团是________。
(5)从理论上讲,植物细胞有形成再生植株的可能性,这是________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