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用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进行实验,在图甲中坐骨神经某处,用电表监测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 (填“能”或“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用低于0.06V的电压刺激坐骨神经,肌肉不发生收缩,说明此刺激不能引起神经纤维膜上的 离子通道打开,神经纤维膜仍处于静息状态。
(2)当刺激坐骨神经某处时,电表的摆动情况如图乙顺序所示,则刺激的位置是在图艺中的___ _或 。图丙中能反应电表变化的图形是 。将神经纤维放在低浓度的NaCl溶液中,用相同的刺激处理神经纤维,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神经与肌肉的接头类似于突触结构,刺激腓肠肌,坐骨神经上的电表(填“能”或 “不能”)发生电位变化,原因是 ___。
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如图2为能量流经某种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甲和乙之间碳的传递形式是。
(2)图1中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鹰的营养级为。
(3)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则鼠种群数量一定会下降吗?,试分析原因:。
(4)若图2为能量流经蛇种群的示意图,其中的A表示蛇的摄入量,那么B表示蛇的。要保证蛇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倍。
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试剂 |
观察记录 |
A |
稀释的鸡蛋清 |
双缩脲试剂 |
颜色反应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
细胞染色情况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0.3 g/mL蔗糖溶液、清水 |
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
D |
蔗糖溶液 |
斐林试剂 |
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
E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细胞的有丝分裂 |
F |
菠菜叶 |
无水乙醇、层析液 |
色素带的数量与颜色 |
(1)A~F六组实验中,组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调节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A组实验反应后所观察到的颜色是。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细胞质中存在。
(3)在D组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
(4)E组实验的装片制作流程中,解离、压片的共同作用是;F组实验进行色素层析操作时,要注意。
(5)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在C组实验中,预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的体积在实验中的变化是。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小麦旗叶是小麦植株最顶端的一片叶子,科研人员对小麦旗叶发育过程中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行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注:“----”表示未测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叶片发育时期 |
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
总叶绿素含量 (mg/g·fw) |
气孔相对开放度(%) |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 |
|
A |
新叶展开前 |
20 |
- |
- |
-2.7 |
B |
新叶展开中 |
86 |
1.2 |
5.6 |
1.8 |
C |
新叶已成熟 |
100 |
12.7 |
100 |
5.9 |
(1)B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吸收_____________少,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2)若将A时期的旗叶置于密闭恒温玻璃容器中,给与恒定的光照,一段时间后,A期叶肉细胞中,明显增强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增多。将C时期的旗叶置于密闭恒温玻璃容器内,连续48h测定容器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
⑶曲线分析,实验中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_________;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___h时。
(4)小麦旗叶因叶面积大、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叶绿体中基粒数量多,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研人员认为,在小麦的灌浆过程中,小麦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请补充完成以下科研实验设计思路并加以验证。
①在小麦的灌浆期,将旗叶和其他叶片分别包在密闭的透明袋中,分别通入充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并始终保持25℃及给予合适的光照等条件。
②将小麦培养至籽粒成熟时期收获籽粒。
③检测、测定籽粒胚乳中_________的含量并计算比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科研人员的认识是正确的。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
第六组 |
|
亲本 组合 |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
纯合紫色× 纯合黄色 |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
黄色×黄色 |
紫色×紫色 |
白色×白色 |
F1籽 粒颜色 |
紫色 |
紫色 |
黄色 |
黄色、白色 |
紫色、黄色、 白色 |
白色 |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相对性状。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 (能,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种。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
(3)玉米植株的叶片伸展度较大,易造成叶片间的相互遮挡,影响对光能的利用率。在玉米田中,偶然发现一株叶片生长紧凑的植株。检验此株玉米叶片紧凑型性状能否遗传,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自交、测交)。若此性状可遗传,则后代出现。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则最初紧凑型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