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对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本质认识最为贴切的是 ( )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的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 ( )

A.仁政学说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性善论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