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经济“跨进了一个新时代”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跨进新时代”所具备的条件。(5分)
(2)“跨进了新时代”的英国,向世界展示了它的荣耀与自豪。1851年,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在英国伦敦的“水晶宫”举行。下列展品中你认为可能出现在本届博览会上的
             。(2分,填写序号即可)

(3)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也不例外。下列表格左侧是史实陈述,请你依据史实写出你认为合理的推论填写在右侧表格内。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纪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历届世博会都深深打上了举办国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首届世博会(全称“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伦敦拉开帷幕。……这届世博会是英国光荣与梦想的缩影。在宏大的盛会背后,隐藏着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摘自乔继红《历史的启示:世博会是经济大国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英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举办“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
材料二: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这一年,适逢美国建国百年纪念年。它的意义,绝不只在美国首次获得了世博会的举办权;通过博览会,美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证明它已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当世博会上当时功率最大的600吨柯立斯蒸汽机启动时,千百台机械齐声轰鸣,展厅微微震动。正是在这隆隆声中,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
——摘编自2010年5月13日《今晚报》
材料三: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的部分美国展品

(2)美国选择1876年在费城举办该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右图为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标志。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发现的时代”。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政府为何把世博会主题定为“发现的时代”?该“发现”曾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起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臣民和国王的领地。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
材料二:意大利人……在1859—1871年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德国人在普鲁士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德意志、意大利的“民族主义”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一般认为,民族主义包含有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以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为例简单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其中法德实现和解成为西欧联合的关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1年4月11日,履新不久的阿登纳以西德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访问巴黎。阿登纳曾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1958年6月,戴高乐重掌法国大权。他说:“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
材料二 戴高乐学会暨基金会的会长级代表弗朗索瓦·凯斯莱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家有3个人死于德国人的枪下,他妻子家庭中有4人被德国人打死。这种悲剧在法国很普遍。凯斯莱的女儿在德国工作,起初凯斯莱的母亲说孙女千万别嫁给德国人。当这个女孩后来真嫁给德国人、并且生了一个孩子以后,老人现在认为这也很好。当然,这也同德国人的认罪态度有关。德国人从心里真正承认那些战争罪行,他们也不理解当年的德国人怎么能犯下如此残忍的战争罪行,他们有一种负罪感,为前人承担历史责任。(《人民日报》,2004年1月21日)
材料三 世界区域图(图10)

(1)分析法德实现和解的原因。(12分)
(2)你认为法德和解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是否有借鉴作用?请说明理由。
(3)经过图10中甲海域的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线,试分析其原因。
(4)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其主要由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等五个方面决定。试从基本实体方面分析图10中乙国所具有的优势。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不仅给予中国经济援助,抗美援朝期间还向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了坦克、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但是苏联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向志愿军提供空中支援的要求。斯大林说,苏联空军不能进入朝鲜境内协同志愿军作战,那样将在国际上产生不好影响。
材料二:美国入侵朝鲜后,毛泽东在一封电报中指出,我志愿军赴朝作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指社会主义阵营),对世界都有利”。
材料三: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继续向中国提供经济军事援助。1959年,赫鲁晓夫以援助中国发展海军的名义,向中国提出建立由苏联指挥的中苏联合海军舰队的要求,遭到毛泽东的断然拒绝。毛泽东回答说:“事关到中国主权问题,一个字都不能谈”。不久,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所有援助。
材料四:毛泽东得悉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专家和技术资料后,豪迈地说:“赫鲁晓夫停止向我们提供尖端技术,好极了!我们可以自己搞,接受了人家的援助,这笔帐是很难还清的”。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我国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艰苦奋斗,1964年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援助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背景。材料一反映当时苏联对美国奉行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三看,苏联对华援助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苏联停止对华援助的后果。
(4)奥运圣火4月5日传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1917年这里曾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两次革命的性质分别是什么?请你用史实简要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对现代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
材料五 2008年3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英国《泰晤士报》将北京奥运会与德国希特勒举办的奥运会相提并论答记者问时指出,该报把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的德国奥运会相提并论,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也是对世界各国人民的侮辱。
(5)材料一中秦刚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再次崛起的原因。从德国崛起的曲折历程和中国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历史中你会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潮流?请举出四件重大历史事件来说明这一股历史潮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