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g) + 2H2(g) CH3OH(g) ΔH,
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ΔH ▲ 0 (填“>”、“=”或“<”)。
②在300℃时,将2 mol CO、3 mol H2和2 mol CH3OH充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 ▲ 。
A.向正方向移动 | B.向逆方向移动 | C.处于平衡状态 | D.无法判断 |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l) ΔH= -1451.6 kJ·mol-1
②2CO (g)+ O2(g) = 2CO2(g) ΔH= -566.0 kJ·mol-1
写出该条件下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
(3)以甲醇、氧气为原料,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构成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OH-=2CO32-+6H2O,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溶液的pH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果以该燃料电池为电源,石墨作两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则该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如果电解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的体积为1L,溶液的pH为12(25℃下测定),则理论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 ▲ mL(标况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N2与CO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8g |
B.常温常压下,金属与酸反应生成2g H2,转移电子数为2NA |
C.含0.2NA个阴离子的Na2O2和水反应时,转移0.2mol电子 |
D.1L1mol·L-1的氨水,含NA个NH3·H2O |
分类法在化学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①酸性氧化物:CO2、SO2、SiO2
②混合物:漂白粉、氨水、铝热剂
③电解质:氯气、硫酸钡、酒精
④同位素:12C、14C与14N
⑤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
⑥胶体:豆浆、硅酸、食盐水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⑤ D.只有②⑤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 |
B.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
C.液态氯化氢、熔融氧化铝、固体硫酸钡都是电解质 |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也能与强碱反应 |
向100 mL 0.1 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 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溶液呈中性 |
B.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2SO42-+2Ba2++3OH— ="=" Al(OH)3↓+2BaSO4↓ |
C.c点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为200 mL |
D.c点溶液呈碱性 |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Cl2+2KI = I2+2KCl ②2FeCl3+2HI = I2+2FeCl2+2HCl ③2FeCl2+Cl2 = 2FeCl3 ④I2+SO2 +2H2O = 2HI+H2SO4
A.Cl2>I2>Fe3+>SO2 | B.Fe3+>Cl2>I2>SO2 |
C.Cl2>Fe3+>I2>SO2 | D.Cl2>Fe3+>SO2>I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