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 A.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 B.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
| 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 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句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昂贵”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B.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
| C.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 D.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
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
| A.荷兰交通运输业发达 |
| B.荷兰经济非常落后,只能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
| C.荷兰的手工业非常发达,是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
| D.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
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 A.印刷术 | B.罗盘针 | C.火药 | D.造纸术 |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其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
| B.对黄金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 C.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是黄金输出 |
| D.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时势”指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 B.“隔绝于世”表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 C.“安于现状”说明了农耕经济的繁荣 |
| D.中国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