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蔓不枝      蔓: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而: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      (4)结庐在人境     庐: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水陆草术之花,可爱者甚蕃。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能印证“背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甲】文和【乙】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作简要概述。(5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0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
(二)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
③称诵:称颂。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2分)
(1)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文(一)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两个文段的共同话题是什么?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边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镜(察看)
C.能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与例句中划线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赵、韩、魏闻,皆朝于齐。

A.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
C.臣妾畏臣 D.何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正面描写邹忌身材的魁梧,容貌的漂亮。邹忌确实是一个美男子。
B.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城北徐公还美,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C.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目的是劝说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D.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国家大治、强盛。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11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认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鲁肃过浔阳(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
“结友而别”中的“而”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而”的用法相同( )(2分)

A.学而时习之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C.跪而拾之以归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
大 兄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黄鹤楼》)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 人问其(   ) (2)问(   )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兴尽而返”中的“而”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伯乐不常有 B.启窗而观 C.中峨冠而多髯者 D.潭西南而望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处)(1分)
时戴在剡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1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乙】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昼夜相继,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俟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佥称“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注释:①耽(dān)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②俟(sì):等,等到。③光明:光亮。④佥(qiān):全,都。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甲】【乙】两文中划线的词。
①晚年手不卷()②家人箧视之()
③父母其成疾()④遂误持……《曲礼》()
⑵与“为家人所觉”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学术,及 B.十二,中书学生
C.孰汝多知乎 D.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用“/”划出下面句子中两处朗读停顿。
时 中 书 博 士 张 天 龙 讲 《 尚 书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⑵俟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甲】【乙】两篇短文中,赵普和祖茔读书成才的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