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边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镜(察看)
C.能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与例句中划线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赵、韩、魏闻,皆朝于齐。

A.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
C.臣妾畏臣 D.何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正面描写邹忌身材的魁梧,容貌的漂亮。邹忌确实是一个美男子。
B.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城北徐公还美,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C.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目的是劝说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D.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国家大治、强盛。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下面题目。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畋:tián,打猎。③野人:农夫。④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⑤卫:春秋时的卫国。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今齐地方千里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寡人之耳者(2)故木愈高者愈惧
(3)皆以美徐公(4)今君一畋,欲杀良民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人爵愈贵者愈危。
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这对你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文言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 迨 :至,到。)
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日仲永环谒于邑人:②自是指物作诗立
记问不若人:④众兄弟成诵:
下列句中划线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稍稍宾客其父 B.父焉,借旁近与之
C.父其然也 D.其文,思其义

下列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迨能倍诵止 蒙始就学 B.未识书具温公
C.中夜不寝时 以钱币乞之 D.借旁近与为众人

翻译句子
①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试分析【甲】文中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并请谈谈【乙】文中司马光最终“所得多矣”给你学习上的两点的启示。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摸之,则茸茸有物;烛之,狐也。半夜,狐欠伸。启覆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卿可常临。”狐诺之。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曰:“屡叨艮酝,当为君少谋酒资。”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异日,谓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养四十余石。人咸非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蒲松龄《聊斋志异》)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2分)
(1)之,狐也 (2) 叨艮酝,当为君少谋酒资。
翻译下面句子。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
为了报答车生的不杀之恩,狐狸做了哪几件事?
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友》,请你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辱于奴隶人之手(2)一食尽粟一石
(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之不以其道
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翻译下面句子。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作者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用“/”线给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余闻之也久。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1)忽啼求()(2)邑人之()
(3)稍稍宾客其父()(4)每天下为己任()
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试比较方仲永与范仲淹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