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
(2)三里之城,七里之。         (   )
(3)寡助之至,亲戚之。         (   )
、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能体现“人和”重要性的事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征求不()(2)致灭亡()
(3)欲清净()(4)之不以其道()
选出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何陋有鸣而不能通其意
B.而:执策临之伯乐不常有
C.犹:意不足治国栽树
D.则:枝叶茂盛有仙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结合选文内容和史实,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读之竟日()②他日补旧纸()
用其人()④必以人祠,乃()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太祖常劝读书瓜洲诸园亭,俱假山显
B.复奏初匠师其言,塔遂定。
C.跪拾之以归袭不与其君顾他人
D.太祖悟必以人祠,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3)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用原文语句填空)。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唯)其所以不得之,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家贫则无从。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ƒ。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④。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荒废,耽误。‚家室:指妻子儿女。ƒ对:回答。④疾耕:指辛勤耕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人有猎者(2)其所以不得之(3)以金钗(4)略无
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旷日持久不得兽敏好学(《论语》)
B.疾耕家富以钳搏之(《以虫治虫》)
C.入则羞家室人履板(《梵天寺木塔》)
D.于是猎兽获昂首观(《幼时记趣》)

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请写出你的见解。(不少于两点哦!)

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释: ①木主:灵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至,西伯卒()②及饿()
用现代汉语翻译将下列句子。
①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②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你是如何评价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这一举动的?

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
(二)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观潮》
(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下列选项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互相轩邈”中“轩邈”是形容词作动词。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是被动句。
C.“横柯上蔽”中“上”是名词作动词。 D.“蝉则千转不穷”中“转”是通假字。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未复有能其奇者()②鸢飞天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