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B.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 D.统一之后的德意志 |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中古黑暗时代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史,历史学家称其为“近代史”。下列选项最能代表近代历史发展特色的是()
A.人文主义兴起,社会走向世俗化,宗教信仰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
B.工业发达以后,农业的产值![]() ![]() |
C.封建制度解体,民族国家兴起,政治权力结构由分权走向集权 |
D.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新产物,也是近代社会变化的主要推手 |
诗人写了一首《咏牡丹诗》,其中有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他因此遭到诛戮。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也变成“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这种情况应是发生在()
A.明朝中期 | B.清朝初期 | C.清朝末期 | D.民国初年 |
有位传教者到了中国,他先剃去头发,穿上僧服,后来又脱去僧服,换上儒服。他把所传的宗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和儒”、“超儒”。为求与中国结合,他不惜修改教规,默许信徒祭拜祖先。与以上传教活动特征相符的教派应该是()
A.印度佛教徒 | B.伊斯兰教徒 | C.耶酥会士![]() |
D.太平道道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