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图2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1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偏低 | B.降水偏少 | C.乳牛大量繁殖 | D.鲜草供应偏多 |
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它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A.雨量的多少 | B.奶牛的数量 | C.地形的种类 | D.市场的距离 |
下表是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表,回答第题
农业土地利用 |
弃耕地 |
鱼塘 |
果园 |
杂粮地 |
园艺业用地 |
水稻田 |
1980年 |
5% |
2% |
3% |
16% |
20% |
54% |
1990年 |
20% |
8% |
4% |
5% |
28% |
35% |
2000年 |
40% |
20% |
3% |
0% |
37% |
0% |
2010年 |
43% |
30% |
5% |
0% |
22% |
0% |
影响当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变化 C.城市化 D.科技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是:
A.耕地面积广 | B.劳动集约化程度高 |
C.机械化程度较高 | D.生产规模较小 |
读下图回答,图中四个因素分别代表影响我国南疆盆地的棉花、美国的商品谷物、海南的甘蔗、江南丘陵的茶叶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A.①—南疆②—美国 | B.③—海南 ④—江南 |
C.①—南疆③—美国 | D.②—海南 ④—江南 |
读下图判定:
A.T1-T4说明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
B.T1-T4反映了城市化过程 |
C.T1-T4的过程称为郊区城市化过程 |
D.T1-T4可以看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
下表为我国大陆地区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回答题。
年份 |
总人口 |
年龄结构(%) |
每十万人具有大 学文化程度人数 |
城镇人口比重 (%) |
||
(万人) |
0~14岁 |
15~64岁 |
≥65岁 |
|||
1990 |
113368 |
27.69 |
66.74 |
5.57 |
1422 |
26.23 |
2000 |
129583 |
22.89 |
70.15 |
6.96 |
3611 |
36.09 |
数据说明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加快 B.壮年人口比重大,呈现老龄化趋势
C.人口压力大,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D.劳动力不足,出现逆城市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