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 “‘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A.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C. 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D. 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是保证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关中国近代以来宪法的制定,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的 |
D.《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件 |
孙中山曾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下列对文中“忠”含义较准确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外国人不称职的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 | B.废除不平等条约 | C.改革科举制度 | D.变革政治制度 |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