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当家作主、国家富强。今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
党领导我们将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某校高二(10)班学生以“追求幸福生活”为主题开展探
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畅想幸福】
第一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2011我的幸福公式”登上了专题榜,他们收集到了一些网民的“2011+?=幸福”的幸福公式:
网民“劳动致富”:2011+涨工资+不拖欠=幸福 网民“难得一笑”:2011+有车有房+环境优美+心情愉悦=幸福 网民“天天美食”:2011+物价适宜+放心餐桌=幸福 |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网民“心中的幸福”如何才能实现。
【感悟幸福】
第二小组的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单位:%)
年 份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财政收入 |
18.5 |
24.24 |
31 |
23.1 |
11.7 |
30.8 |
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 |
10.33 |
12.09 |
17.24 |
14.47 |
8.83 |
13.63 |
注: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十二五规划强调的“四个更加注重”。
(2)针对材料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有人认为,“民富”必须“国强”。但也有人认为,“国强”不一定“民富”。对此,结合财政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缔造幸福】
(3)结合材料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谈谈国家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民富”。
——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以上材料体现了辩证法哪些哲学道理?
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喷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运用唯物论原理简要分析,两个企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10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理论来源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情境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情境二:2011年8月江苏省政府连续出台两个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和“十二五”目标任务。意见强调,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从源头上控制能耗过快增长和新增排放增多。要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体城乡居民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工作格局。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的合理性。
情境三:请为推进节能消耗、低碳生活提两点建议,并写出哲学依据
浙江依海而生,与海为伴。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是不断探索和提高的。1981年开始调研浙江海岸带,主要是从认识浙江的家底、探索资源优势的角度生发的,提出“念好山海经”的口号,做好渔(海洋渔业)、港(港口建设)、景(海洋旅游资源)、油(东海汽油田开发)四大文章。1998年提出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优势资源排序变成了港、渔、景、油。2003年提出“陆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面对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题。2011年6月国务院将浙江列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结合材料,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