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当家作主、国家富强。今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党领导我们将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某校高二(10)班学生以“追求幸福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畅想幸福】
第一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2011我的幸福公式”登上了专题榜,他们收集到了一些网民的“2011+?=幸福”的幸福公式:

网民“劳动致富”:2011+涨工资+不拖欠=幸福
网民“难得一笑”:2011+有车有房+环境优美+心情愉悦=幸福
网民“天天美食”:2011+物价适宜+放心餐桌=幸福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网民“心中的幸福”如何才能实现。
【感悟幸福】
第二小组的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单位:%)

年   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财政收入
18.5
24.24
31
23.1
11.7
30.8
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3.63

注: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十二五规划强调的“四个更加注重”。
(2)针对材料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有人认为,“民富”必须“国强”。但也有人认为,“国强”不一定“民富”。对此,结合财政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缔造幸福】
(3)结合材料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谈谈国家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民富”。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5省市遭遇百年不遇大旱,给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大旱之后必有大涝。2010年5月以来,南方多省市又相继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形成大面积洪涝灾害。从大旱到大涝,全国上下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同心协力抗旱排涝。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在思考造成大旱大涝的原因。旱涝的直接原因在于降水的多与少,而大的气候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各种极端的气候事件。旱涝的背后更有人祸因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水利设施建设又不足,各种应急不力等等。大旱大涝再次警示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要有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要重视科学抗旱抗涝体系建设……这些经验教训,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道理的?

16分)材料一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2010年的“两会”上,“低碳立法”已经成为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普遍关心。常委会通过作出专门决议、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修改相关法律、开展国际合作等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目前我国的低碳之路面临怎样的形势。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就解决两图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措施。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谈谈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任选一个角度)

2010年9月2日,互联网迎来了41岁生日。41年来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有人称,从信息发布的角度看,中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也就是每一个国民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即时传播自己看到的、遇到的社会信息。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和政府部门应如何面对“全媒体时代”。(12分

(24分)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为“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东、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材料3:2010年2月,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广东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90公里的绿道网,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宜居城乡的战略高度,从推动珠三角生态保护、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全局角度,吹响了将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标志性工程的号角,这必将对珠三角乃至广东全省新一轮科学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点,分析“广东现象”及广东省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4月我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在初期的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输入型病例。虽然这样,“祖国是留学生的家,”流感不能成为拒绝出国人员归国的借口。不过,如果归国人员都能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配合防疫,就能极大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和防控成本。
材料二:2009年10月31日,温家宝在北京儿童医院考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时强调,国家高度重视甲流防治工作,要科学看待甲流: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当前防控的重点在学校、社区以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大力宣传防控知识;要积极有序地做好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
材料三:2009年11月17日,广东省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工作指引,重点地区的中小学毕业生优先接种甲流疫苗,并根据疫苗的供应量,逐步扩大接种人群。
(1)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对甲流以及甲流疫苗临床应用的认识所体现的认识论的依据。
(12分)
(2)在防控甲流过程中,有人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3)结合材料,说说人们对甲流以及甲流疫苗临床应用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