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
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
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
三篇文章。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逮:等到 |
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间:间隔 |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极:尽头 |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宵旰:勤于政务 |
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译文: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译文:
(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译文: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用事者:主事的人
B.王用之治国赋治:管理
C.秦军鼓噪勒兵鼓噪:击鼓呐喊
D.赵奢既已遣秦间 遣: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故以羊易之也
B.又召乐乘而问焉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老
D.先据北山上者胜 古之学者必有师
3.从文言句式看,下面句子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奢以法治之B.平原君以为贤
C.秦军军武安西 D.间以报秦将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
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④军国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⑤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①②④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译文: 。
(2)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译文: 。
(3)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译文: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愈 始 闻 而 惑 之 又 从 而 思 之 盖 贤 者 也 盖 所 谓 独 善 其 身 者 也 其 贤 于 世 之患不 得 之 而 患 失 之 者 以 济 其 生 之 欲 贪 邪 而 亡 道 以 丧 其 身 者 其 亦 远 矣 又 其 言 有 可 以 警 余 者 故 余为 之传 而 自 鉴 焉。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2分层概括以上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 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④,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⑤,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 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缘:因为。归朝:归顺南宋朝廷。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师蔡伯坚师:以……为师 |
B.弃疾间与之游游:游玩 |
C.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丐:给予,给 |
D.迁司农主簿迁:升职或调动官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不赂者以赂者丧 |
B.怀英遇“坎” ,因留事金府吏得闻之,因求假暂归 |
C.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斩安国于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辛弃疾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弃疾曰:“与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②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③即众中缚之以归④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⑤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⑥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②④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其腹心帅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籓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①矣!”
……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其书书何,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②,不觉屐齿之折。
注释:①左衽:衣襟开在左边,古代少数民族的服式。②户限:门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置陈逼水列阵 | B.谢安固却之本来 |
C.重以饥冻加上 | D.安棋常劣于玄低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不觉屐齿之折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B.遣其腹心帅精锐三千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
C.自相蹈藉而死者某所,而母立于兹 |
D.安棋常劣于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大兵压境,东晋朝野人人害怕,只有谢安不慌不忙,不仅终日游山玩水,还拒绝了桓冲的援兵。桓冲虽对谢安的气度十分钦佩,但对他不谙军事的做法十分不满,对战事的发展十分悲观。 |
B.谢玄要求前秦军队后退,以便能让东晋军队渡河决战。前秦将帅都认为可乘东晋军队半渡之时攻击而应允。但后退让军队失去控制,前秦大溃败,甚至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 |
C.谢安接到驿站的捷报,内心十分高兴,脸上却不动声色,把捷报收起来放在床上,依旧与客人下围棋。但回内室过门槛时,谢安得意忘形,碰断了脚上木屐底下的木齿。 |
D.《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警句同样适用于这篇古文,“秦兵遂退,不可复止”一句说明士气可鼓不可泄的道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子鱼论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力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选自《左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陈而后击之(陈:通“阵”,摆好阵势) | B.国人皆咎公(咎:归罪) |
C.则如服焉(服:佩服) | D.若爱重伤(爱:怜惜) |
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子鱼军事思想的一组是()
①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③既陈而后击之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⑤利而用之,阻隘可也⑥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A.②⑤⑥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宋之战,宋军大败,主要归咎于宋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用荒谬的军事思想来指挥这场战争。 |
B.在军事斗争已发展到很高水平的春秋时期,宋公能搬用“古之为军”的作法,证明他对待战争的态度还是非常严肃的。 |
C.面对宋公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君王,作为臣子的子鱼讲话时的语气和声态是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的。 |
D.子鱼的讲话部分多用反问句、假设句、对偶句,要言不烦,收到了辞理俱佳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