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外患重重,但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弱到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通过观察下列两幅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你得到的答案是

A.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C.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 D.北洋军阀的鼎力援助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